中國藝術與文學 - 古琴專題《剖析琴箏風格之不同》——古箏古琴的不同|作者:黃小娟老師
古琴與古箏同樣是中國傳統音樂中重要的弦樂器,可是很多人卻「琴箏不分」,把二者混為一談,其實二者的起源傳說﹑形體發展﹑文化精神﹑演奏技法﹑流派風格也有所不同。古琴聲音小,嫋嫋餘音,如深沈內斂的士子;古箏聲音大,錚錚作響,如志氣高昂的年輕人。古琴講求的是和靜清遠,恬靜雅麗,古箏卻講求錚錚有韻,高亢洪亮。二者的風格大有不同,本文將從二者的風格角度出發,分析形成二者風格迂迴的因素。 首先,在不同文獻的記載中,關於古琴和古箏風格的有不同的記載。古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撥絃樂器,可信有三千年以上歷史。古琴出現早於古箏,早在春秋戰國就出現。翻看較早的文獻,例如: 《禮記》:著者舜作五絃之琴,以歌南風[1] 《詩經.關雎》: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。[2] 在《禮記》中所言的「南風」是南方的人情風俗,是以「審聲以知音,審音以知樂,審樂以知政,而治道備矣。」[3],古琴與政治有很密切的關係,古琴能有正風俗的效果,可以看到古琴有「和諧」的本質。在《詩經.關雎》中,君子追求淑女,或君子追求君主的賞識,是以古琴作為媒介,向對方表示友善的意思,可見古琴與社交有關。另外,在《呂氏春